分类 读书 下的文章

《单向度的人》书摘

这本书很薄,但不是一本容易读懂的书,有着德国哲学家特有的极其讲求逻辑分析的语言思维方式,加上翻译带来的隔阂,使得作品晦涩而厚重。所谓“单向度的人”,指的是失去了对现存社会进行否定和批判思想这一“第二向度”,从而只知屈从于现存社会制度的人。
这里简单分享一下书摘,有机会还是得重读。

  • 分析哲学经常散发出委员会进行指责和审查的气氛
  • 节制欲念和辛勤劳作是欢乐和满足的先决条件。
  • 心灵是一个由语言描述的幽灵。
  • 合理的不是不合理的,把对事实的精确认识和分析同含混的情感思辨区分开来的重要性一如既往。
  • 理智地消除甚至推翻既定事实,是哲学的历史任务和哲学的向度。
  • 经验是在隐藏某种东西的帘幕前发生的,如果世界就是直接经验幕后的某种东西的显相,那么,按黑格尔的话来说,在幕后的就是我们自己。
  • 在某种意义上,患者的疾病在于他对他生活的病态世界进行抗议。——佛洛依德
  • 技术合理性的进程就是政治的进程
  • 一旦人们拥有这些公式,人们就会拥有在实践中所期望的先见之明。
  • 人要成为自主的人,要决定自己的生活,在技术上是不可能的。因为这种不自由既不表现为不合理的,又不表现为政治性的,而是表现为对扩大舒适生活、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技术装置的屈从。
  • 基本历史动因是社会生产方式,而不是技术。
  • 由于直接经验依赖于摆在那里的偶然存在的事物,它是一种有限的、甚至虚假的经验。
  • “资产阶级”是技术进步、自由、征服自然和创造社会财富的主体,也是滥用和毁灭这些成就的主体。同样,“无产阶级”即象征全面压迫,又象征压迫的全面失败。
  • 这个社会把他所接触到的每一样事务都转变成进步与开发、苦役与满足、自由与压迫的潜在来源。性欲也未能幸免。
  • 机械化的环境阻止力比多的自我超越。由于在扩大满足爱欲的领域方面受到强制,力比多超越狭隘性行为的能力和“多样性”变得越来越少,而狭隘的性行为则得到加强。
  • 现在,艺术远离社会、冒犯社会、指控社会的特征已被消除。
  • 人们所赞美的自主性人格、人道主义以及带有悲剧色彩和浪漫色彩的爱情,似乎都是发展落后阶段才有的理想。
  • 而要是受管理的生活是舒适的,甚至是“美好”的生活的话,那么坚持自我决定的理由也就不复存在。
  • 把国家机构的需要强加给广大人民,即处理过剩能力,为必定有利可图的售出商品能被购买创造需要,为生产和推销这些商品创造工作的热情。
  • 这个社会在其所产生、所包含的各种增长着的需求推动下,正在按照其自己预定的方向自我扩张和自我永恒化。
  • 在现在的情况下,自动化的否定特征十分明显:技术性失业加快,管理地位的提高,工人无能为力和听天由命思想的增长。
  • 是否是奴隶:既不是由服从,也不是由工作难度,而是由人作为一种单纯的工具,人沦为物的状况——来决定的
  • 工业化(的意义)不是随着工厂的兴起而产生的。它产生于对工作的计量。
  • 机械化加快了劳动速度,控制了机器操作者。
  • 制度的效率使个人的认识迟钝,使他对不表达整体之压制力量的事实视而不见。
  • 人们似乎为了商品而生活。小轿车、高清晰度的传真装置、错层式家庭住宅以及厨房设备成为了人们生活的灵魂。把个人束缚于社会的机制已经改变,而社会控制就是在它所产生的新的需要中得以稳定的。
  • 人们当真能对作为新闻与娱乐的工具和作为灌输与操纵力量的大众传播媒介作出区分吗?当真能对制造公害的汽车和提供方便的汽车作出区分吗?
  • 如果工人和他的老板享受同样的电视节目并漫游同样的游乐胜地,如果打字员打扮得同她雇主的女儿一样漂亮,如果黑人也拥有凯迪拉克牌高级轿车,如果他们阅读同样的报纸,这种相似并不表明阶级的消失,而是表明现存制度下的各种人在多大程度上分享着用以维持这种制度的需要和满足。
  • 决定人类自由程度的决定性因素,不是可供个人选择的范围,而是个人能够选择的是什么和实际选择的是什么。
  • 一种舒舒服服、平平稳稳、合理又民主的不自由在发达工业文明中流行,这是技术进步的标志。
  • 技术的合理性已经变成了政治的合理性。

《读库2100》-总想揍孩子怎么办?

因为孩子出生后的三年是放在老家带的,虽然每周末会回去,但是聚少离多,对孩子的性格正面影响较少。等我们接过来一起住的时候,已经有点叛逆了。都说爸爸没有妈妈焦虑,其实不管孩子的人都不会有这方面的焦虑。
刚开始,下面这种情形每天都在发生:

  • 孩子不听话。让他吃饭他不吃,让他刷牙他不刷,让他睡觉他不睡。最典型的话就是“我不”、“我就不”、“我才不要*”、、
  • 社交能力弱。不敢主动和别的小朋友打招呼。
  • 行为具有攻击性。看到别的孩子玩得开心就去追;或者当别的小朋友靠近时突然张开双手吓别人。
  • 没有安全感。看不见妈妈或者带他奶奶(婆婆),就开始无休止的哭闹。
  • 情绪化。不愿意的时候就大声的尖叫,扔玩具。
    说实话,我打过他几次。也作了好几次反思,寻找原因。暴力解决不了问题,只会给孩子埋下暴力的种子。其实归根结底还是自己的情绪没有处理好。孩子当前的问题是既成事实,本来就需要我们去引导、改变的。结果自己比孩子还情绪化可怎么行?!
    后面渐渐的通过的查找了很多育娃和心理学相关的资料、经过反思和实践,已经慢慢地解决了大部分问题了。如今,吃饭、上学、起床、看书等习惯的培养都已经不是问题了,唯独睡觉这方面还有些执念,晚上就是不肯睡觉,需要继续培养孩子的时间意识。
查找“情感暴君”

人是善于归因的动物,但是喜欢归咎于别人。比如最常见的,把问题都归咎于老人。认为老人的溺爱是影响孩子的主要问题。确实因为年代、观念等原因,会有一些老人给孩子的成长时期带来了不好的影响。
其实,不管老人还是自己,问题更多的是在身边。很多家庭里都有一个“情感暴君”,他一高兴,全家松口气。他一不开心,全家人的心都得拽着,紧张得不得了。有时候这个“情感暴君”是孩子,但大多数是我们家里的某个大人。好的家庭环境不应该出现这样的角色。

减少孩子的攻击性

通过一定时间的心理学的学习,也归纳出几个实用的方法,可以让孩子减少攻击性。

  • 非攻击的方法表达感受。把对“你”的指责重组成“我”的信息。例如:“你太不听话了!”改成“我很愤怒!”。例如:“别把脏盘子放在那里!”改成“你把脏盘子留在那里让我很不愉快。
  • 忽略攻击性行为,并强化非攻击性行为时,孩子的攻击性会降低。惩罚攻击者的效果其实很不稳定。
  • 积极而非消极的表达观点。例如:“清理好你的房间,你就可以玩了”。而不是“如果你不清理你的房间,你哪儿也别去!”
    良好的沟通是解决生活中绝大多数问题的法宝。这里我推荐一本马歇尔·卢森堡的《非暴力沟通》,让爱融入生活。
解决问题的两个原则

同样作为一个奶爸,有两个原则分享一下。其实,人对事实和情绪的接受是可以分开的
在孩子让人特别生气的时候,我们要做到“音画分离”。所谓“音画分离”,就是孩子让人生气的时候,我们不能发脾气。不然,孩子只会记住我们的愤怒、批评和不耐烦,他只会记得大人斥责他们的嘴脸,却不记得所说的道理。而且长期以往,会让他感到恐惧,并习得这种行为方式。
控制好我们的情绪,和颜悦色的说出我们的愤怒。这需要我们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如果没有还没想明白该怎么说的时候,宁可先别说。
除了“音画分离”,我们还需要坚持“时空分离”。当孩子让人发怒的时候,千万不要马上解决问题。不然孩子的那股劲上来,只会让大人更加恼火。
所有小孩子的问题都应当过后解决,或者提前解决。如果当下解决的话,大部分是徒劳的,家长碰一鼻子灰,还特别有挫败感,小孩子也不快乐。

关注“美好时间”

我们所学的育儿本领,以及在各种爸妈群里交流的话题,都是为了应对孩子出现的各种状况——比如,几天没拉屎怎么办?不爱吃饭怎么办?不爱睡觉怎么办?咳嗽了怎么办?······我们在意的是孩子出了状况我们该怎么办,怎么去快速解决。
可是,孩子大多数时间是没有状况的。尤其是现在的孩子,温饱无忧,大部分时间都很开心?这时候家长在干吗?在孩子看奥特曼的时候、在孩子玩沙子和积木的时候、在孩子在游乐场玩的时候,家长们反而不知所措了,要不是就抓紧休息一会,要不是就在边上刷抖音、玩王者。
孩子的生命中最有价值的时光,其实是这些没有状况的时间,可以称作"美好时间"。这个“美好时间”需要我们怎么把握,值得我们深思和规划。总不能带了孩子3、5年,学会的都是怎么对付他把?!
孩子最大的好处就是,他允许家长犯错。对孩子来说,并不是你经常犯错,就不配当爸妈了。现实中,所有的父母都会犯各种无数的错误。孩子怎么都会长大,我们只有减少焦虑,多多关注美好时间的陪伴,才能让孩子有一个美好的童年。
最后,为了我们的美好陪伴而努力!

《乌克兰拖拉机简史》-老男人的坎坷感情

推荐指数:五星
作者:【英】玛琳娜··柳薇卡
译者:邵文实
字数:23万字
阅读时间:9.58小时

得知这本书的是因为参加了一个读书群里发起的活动,活动名称叫: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书名。大家都分享自己看过的,有意思的,但是书名也很特别的书。由此而得知这本书,觉得可以一读。

咋一看书名,这本好像是一本介绍乌克兰拖拉机历史的科普书。没错,书中确实有一部分描写了乌克兰拖拉机的发展历史。但是除此之外,书中还有几条线索:

  1. 分别是84岁老父亲丧偶后和风骚妖艳的瓦伦蒂娜的感情线;
  2. 和平女孩和战争女孩从开始的因母亲去世后的财产分割闹矛盾,直到后来联手帮助老父亲对付瓦伦蒂娜这个淘金者后和解;
  3. 瓦伦蒂娜抛夫带子欲借老男人留英,最终失败;
  4. 家庭的秘密和欧洲的黑暗史。

简单的回顾一下。
书中是以和平女孩-妹妹来作为第一视角的。在母亲的葬礼之后,我和姐姐就因为遗产而闹得水火不容。
父亲在年轻时与妻子及两个女儿从乌克兰移民英国。在妻子死的两年后,他与另一个36岁的乌克兰女人坠入了爱河,并希望把她从那终身奴役中解放出来。他将做出牺牲,亲自娶她。因为此时的乌克兰很黑暗。
我和姐姐开始联合来抵抗这个乌克兰女人入侵家庭,暂且称作“保卫家园计划”。事实上父亲还是结婚了,婚后就发现并不如意。经历了短暂的美好之后,入侵家庭的瓦伦蒂娜开始暴露自己的本性。懒惰,淫乱,挥霍无度、、、
我和姐姐在这个艰难斗争中逐渐的和解,对各自保留自己的意见。随之,家庭秘密一件件得被抖出;整个欧洲黑暗背景也被逐渐刻画。
当然,最后瓦伦蒂娜被原丈夫带回了乌克兰。

除了全文的黑色幽默意外,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战争与和平的背景下成长经历,让两个姐妹完全迥异。看似是在描写一个家庭的搞笑,甚至荒诞的冲突故事。其实是在描述黑暗的欧洲历史,以及在这段历史下的浸染过的人。放眼身边,也能看出不同时代的人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异和特性。

小岛经济学

推荐指数:五星

今天在整理老blog的时候,发现17年的年度总结中有这么一条:学习经济,涉足投资,建立自己的投资模型。几年过去了,这里先给自己一个差评,当时确实好高骛远了。
那么,怎么样才算学习经济?怎么样算学好呢?
我每天刷一遍别人推送的公众号,每次看完都恍然大悟,拍断大腿,第二天还是照旧刷。要么仓不满的时候看到大跌就想加;要么仓满了稍微涨一涨就得跑;要么大跌套牢装死。每天的心情全被几条线牵引着,很不自在,也不得自在。这就违背我们投资理财的初心了。
自己掌握足够的经济相关知识,是建立模型的前提。
最近这一周看了《小岛经济学》,讲的是美元和经济的故事,觉得还不错。可能也是没有系统学习经济相关知识的原因。虽然股票、债券和基金也在买,但是让我说出美元和经济有怎么样的关联性,还真无从说起。
这本书通过虚构一个小岛,岛民将有流通价值的鱼作为货币。然后货币流通形成市场。市场上由于趋利的本质,形成了银行和借贷。马上资本又推动了房地产。随着文中反复提及的量化宽松的执行,经济体走向了一个巨大的泡沫。
看似都是故事,事实却也相差无几。最引起思考的是文中的一段:“本应倒闭的公司又在政府的支持下站了起来,本应该解放出来的资金和劳动力被困在了无效的经济活动中,无法发挥更高的经济效益。”

生财日历

推荐指数:三星

我承认我被套路了。不是说这本书不止它的价格,毕竟每本书的价值不能由标价来决定。

那么,我说我被套路的原因是,我原本没有打算买这本日历。可以说完全没有听过。刷公众号的推文的时候,被标题吸引而点开看的。推文里标准的营销套路:限时折扣,吹嘘书的作者,买书送很多附加资源。然后我脑子一热就下了个单,想想有些东西总是抵触的话,也没办法了解他。毕竟,存在即合理。

不能说书里没有干货,这也是比较主观的东西。但是全书基本上就是以下几点内容,没有买的可以先做个了解:

  • 流量为王
  • 打造爆款ip
  • 信息差
  • 认知提升
  • 垂直细分领域
    买书扫码加的共读群,我看来没有共读,只有广告和营销。
    书被我2天翻完了,目前已挂闲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