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许渊冲,西南联合大学读书毕业,中间参军做翻译,从事文学翻译长达80余年,诗译英法唯一人。联大是一个临时大学,但是有一流的老师,如闻一多,朱自清,钱钟书,茅盾,柳无忌,叶公超等等,事实上也出了很多顶尖的学生,如许渊冲、杨振宁和邓稼先等等。

内容简介

这本书是我在看《重走:在公路、河流、驿道上寻找西南联大》这本书的时候跳过来的,因为是这本书是作者在西南联大求学时所写的日记,日记内容比较有意思,所以竟先看完了这一本。

日记是一个很好的载体,读书的时候我也写过日记,感觉有必要把那一份骚动给记下来,但是不久就发现,如果只记事情就会很无聊。如果加上自己的心理活动,就不知道会扯哪里去,尤其是写下来的大部分心理活动都是写的时候思考产生的,并不是事情发生时自己的心理活动。由此可见,写日记本身就是一种回顾,一种反思。后来中断的原因是自己感觉会美化自己,做不到完全把自己想的写出来,又觉得美化后的内容很假,干脆弃之。

这本日记里记载了当时的背景:日军侵华,北大和清华在长沙成立联合大学,后迁至昆明,名叫西南联大。飞机时不时地轰炸,学校师生经常课上一半,一听警报就跑出去躲避。很多同学后面都弃学从军了,动荡的年代读书都是非常奢侈的事情。

纵观大学四年的日记,记录最多的就是看书,几乎每天都在看书,在思考。然后就是时不时的考试,作者各科成绩都很好,法文更是经常满分。除去看书和考试,大学生活还是很丰富的,经常几个人相约出去看电影看话剧,要么就是出游,要么就是打桥牌,好不欢乐和充实!回头想想自己的大学四年,就是各种兼职和社团活动了,其实也有很多有意思和值得回忆的事,但是当时都沉不下心来看书,更何况去做一些记录呢?!现在回头想想,很多事情都已经有点模糊了。

作者上学时翻译的第一首诗是林徽因的《别丢掉》,原因是喜欢一个女同学,那个女同学正是“白雪公主”林同端。虽然最后没能在一起,但是那种青春萌动在日记中一览无余。不过,作者后面在舞会上邂逅了比他小12岁的照君,一见钟情,结为伉俪,那都是日记以外的事了。

这本书的末尾提供了作者各个学期所看具体书目,所观具体电影或话剧,非常详尽,很值得书荒的朋友挑选。然后书的附录还有当时联大任教的相关老师和简述,让人惊叹于那个年代的联大中竟然藏着这么多有才华的老师。

知识卡片(摘录)

  • 生活满意的秘诀不是把现实(或成就)提高到理想(或欲望)的水平,而是把理想(欲望)降低到现实(成就)的水平。
  • 日常生活细节越自动化,越不费事,高级智力才越能得到解放,越能应用得当,得其所哉。
  • 人人都是环境的产物,经验的俘虏。想要完美,只有不断体验各种环境的生活,看见比较好的立刻模仿,发现自己错误立刻改正,这样才有可能接近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