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随笔 下的文章

出差广州

突如其来的出差

突如其来的事情总是让人头疼,考验成年人脆弱的情绪。不知道别人怎么样,我特别讨厌临时的事情(没有计划的)。但是不包括遇到之后临时改变主意的,不如看见夕阳特别好,会停下回家的脚步,先欣赏一番。这是什么毛病也说不清楚,可能只是对不喜欢的事情临时出现才会让人难受吧。
而这次让人难受的事情就是临时任命出差了。

出差第一天:抵达当晚就发烧

让人后怕的出租车司机

到了广州,刚走出高铁站,给人第一个感觉就是——闷热。这是一种不适应的生理反应,不过,一会儿就适应了。
由于一个同事丢了车票,想去售票处看看能不能补一下报销凭证,我们大家就都先出站了。出来之后排队打出租车,不知道是不是没有平台限制的原因,这个司机跟人的感觉很不靠谱。高速上经常变道,而且会占用紧急车道行驶。
目的地行驶过头后让我们下车,我们没同意,坚持让他送到酒店门口。这下可好,带着强烈的情绪行驶,强行超过了前面一辆减速右拐的车辆后,急踩刹车来逼停对方车辆。当时,我因为身体不舒服,只想早一点能到酒店。被司机这一趟也弄得了七荤八素。

一语成谶的发烧

折腾了一天,终于到了酒店。但是我的状态已经不好了,感觉有点微烧。还是硬着头皮下来和小伙伴们一起下去吃了一顿椰子鸡。
在回来的时候,突然暴雨倾盆,还没适应节奏的我们,到酒店的时候大都是半个汤鸡了。
想着身体还吃得消,除了一点有热度和嗓子哑了以外,也没有其他症状。看了一下外卖也是不能送处方药的,决定挺一晚上看看。

出差第二天:为了睡好多走走

烟雨蒙兮逛广东省博物馆

这一夜基本没怎么睡,没个一两个小时得醒来一次。是被汗醒的。到4点左右的时候,发现自己烧退掉了,只剩下嗓子哑了。这下有戏,不用担心到这里啥活还没干就被拉去隔离了。
好不容易等到6点半,下楼在酒店吃了个早餐,带上雨伞就往外面走了。起初只是打发一下时间,顺便还看看广州的早晨有没有些不一样。
边走边看的过程中,发现距离广东省博物馆很近了。为了不耽误时间,借了一辆小单车就出发了。到博物馆的时候已经9点了,正好刚开门,因为第一波预约的人有没到的,我得以进入一览。
在检票的时候,前面一个妈妈带着一个女儿,妈妈递给检票员两张票。检票员可能是把我当做和她们一起的,诧异的看着这个妈妈,说:“三个人怎么两张票啦”。我发现后连忙拿出自己的票准备澄清。那个妈妈对售票说:“我一个人带啦。爸爸和我分开啦”售票感觉不对,也缓和的说:“么关系的啦,加油啦”。后面我就绕到前面去了,好像那个女孩在问妈妈问题。
他们都是用粤语交流,我竟然听起来挺亲切的,奇怪。

因为时间原因,近代文化历史没有怎么看。主要就是看了一下物种和矿石资源这些。稍微晚一点之后,就都是父母老人带着孩子来参观了。

下墓欲探南越王

中午和同事一起吃了个饭,有同事提议去一趟北京路逛逛,我说南越王墓遗址比较近,可以先看一下。
一天也不知道要下几次雨,已经有点习惯了。进入南越王墓遗址,第一个展示区竟然摆的是良渚文化展览。这个我们在杭州都已经熟悉了,遂匆匆地往后走到了第二个展区。第二个展区很有意思,大部分是瓷器的枕头。后面得知,这上百件的形状和文字各异的枕头,都是由实业家杨永德伉俪捐赠的。
看完枕头,就到了南越王的王墓出土的东西了。里面有每个墓室的位置的示意图,然后在每个位置上的文物也一一展示。
最后一站就是下墓了,一条甬道向下斜着,经过这条过道,我们就到了墓室中央了。几个墓室都不是很大,按照上下左右排列。里面的文物和殉葬的夫人都是按等级排列的,根据玉佩组的差别,也能看得出来是哪个墓室的主人地位比较高。
两千年前的墓室,想象一下真的是思绪万千。

“众口难调”的北京路

从南越王的墓室出来的时候,发现外面刚刚下完一场雨。根据小伙伴的提议,我们便打车来到了北京路。北京路这边类似每个城市的美食街,有着同样的美食:臭豆腐、奶茶、烤串等等。几乎没有什么新意,我对此也没有什么兴趣,正好嗓子还是哑的。
大家漫无目的地走过两个路口后,一个小伙伴要试试奶茶,就去店里等了。另一个伙伴要买臭豆腐,还有一个要去买烤串。我因为嗓子不舒服,对啥也没有很高的兴趣,便在边上等他们采购。
在边上的小桌子上解决这些美食的时候,又来了一阵雨。还没等吃完,雨也停了。但是因为众口难调,加上我也有点乏力了,我们不舍地溜达了一会就打车返回酒店了。
我算是一个比较随和的人,一般在多人的活动中,都是随大流的。不想大家因为意见不合而不愉快,而自己也不想太不愉快,所以,我更喜欢一两个伙伴的出行。且是目的明确的,至少对方是有计划的。漫无目的地乱逛,我更喜欢私自进行,没有情绪上的负担。

出差第三天:遇见“一线天”

第三天,小伙伴们大都已经完成了“到此一游”的探寻,而这恰恰是我个人出动的好时机了。
在得知今天又进不了园区之后,我拿上雨伞便溜出了酒店。第一个目的是一个公园,第二个待定目标就是去江边小踱。当然,要是路边遇到什么好吃好玩的,当然也不在话下。
跟着手机导航往公园前进的时候,看到路边不断地有路口通向深处,而且都有值岗人员守着查看健康码。大概经过4-5个这样的路口之后,我实在是没忍住,进去打算一窥究竟。为什么里面这么热闹,好像有一条隐蔽的长街似的。
进去才发现里面别有洞天,各种摊贩齐聚于此,刚开始我以为是一片农贸市场。但是随着我越来越深入,七拐八弯地,里面不是一条街,更像是一个四通八达的网络。楼上便是居民,楼下的过道人来人往,便是很有生活气息的市场。
我走到深处,抬头望了望,楼与楼之间的间隙估计塞不进一根手指,到处是拖拉的电线和潮湿昏暗的过道。我有点窒息,当我快步找到出路之后,我站着宽广的马路红绿灯下,觉得阳光很是刺眼。
城市,竟然可以如此割裂。繁华大都市和“贫民窟”竟只有一路之隔。

出差第四五六七天:干完活就回家

后面的日子就是正常的上班日了,大家都积极地干活,希望能早点回去。

其中一天晚上,也是伙伴们一起吃完晚饭,在路边逛逛,看看有没有什么娱乐可以打发一下时间。看到边上的商场中有一个游艺厅,看了一下有以前玩的街机,就准备在里面玩一会。整一个游艺厅只有两个17、8岁的年轻人在一个角落,其他还有十几个50来岁的中年男子一人一台机子地玩着。
我看着觉得有点纳闷,凑近去看看,结果发现每个人桌子上一听红牛和曾经装满香烟的一次性杯子。我经过的时候,大家都很谨慎地看着我,让我心里发毛,赶快也走到年轻人的角落里去。
后来我在广州的路口看到很多彩票站的时候,才明白那些大汉应该是在游艺厅里赌博。
一个城市的崛起耗费了多少人的青春和梦想。而现在这些梦想或许只在这游艺厅和路边的彩票站点里。

防疫下的麻木和紧张

疫情这几年过得很快,上海最近爆发之后,日增的感染人数目前还处在高位,死亡病例也是越来越多。难免造成人心惶惶。
可是,看大家该逛街的逛街,该工作的工作,完全不当回事一样。和疫情之前的差别就是需要明天带口罩,到一个地方亮一下码。人们很擅长习惯,所以我们就习惯了。就算上海距离很近,就算这次上海爆出这么多人祸。
本来想写写这些让人悲伤的事情,但是过了几天就不知道该怎么落笔了。因为又有其他悲伤的事情发生了。或许,我们对于这次疫情来说,只是一个数字,只不过是在确诊病例里、还是在未感染人群(无症状病例)里罢了。
正好是春季,也是流感爆发的季节。孩子断断续续地生病,感冒,肺炎等等。也正是这样的一天中午,我在公司收到社区电话说我被大数据判断为密接,让我站着原地别动。庆幸的是,在接受园区里3个小时左右的隔离等待过程中,收到社区电话说是经过人工研判之后,我不是密接。
当时真的喜极而泣,担心的不是自己被拉走隔离,而是家里还有一老一少万一被居家可糟心了。
这一次乌龙,所幸给园区当了一次演练,希望真的发生的时候,能够从容不迫地处理这样的示例,在执行的过程中也能够有一些人文关怀。

这两天,杭州的病例也越来越多了,目前集中在拱墅区,其他区域也星星点点地在爆发。有时候我在想,是不是先感染了之后,能有更好一点的隔离条件。也只能想想,很少有人主动去感染吧。

下午的时候,出去买菜的时候发现好几家店都已经被抢购一空了。虽然之前也发生过几次抢购,但我认为之前都是店铺的炒作而已。可是这次不一样,在盒马app下单加购物车,跳转到支付就显示没有货了。
前面陆陆续续我已经囤了一点米油面,还是心里惶惶的。上海断供之后,大家的艰难可想而知。

晚上小区通知做核酸,看了下群里有拍视频,视频里队伍都排了近300米,真担心在排队做核酸的时候被感染。
如果这次上海和周边疫情扩散了,导致感染爆发,我们该如何应对?目前情况下,我们更需要什么?

公平守正,放心消费

每年的315晚会我倒是还挺关注的,至少比“植树节”多关注一些。今年晚会的主题是“公平守正,放心消费”。主要是下面这几个暗访报道:

  • 女主播背后的秘密 A
  • 翡翠直播的江湖骗术 A
  • 被操纵的口碑 A
  • “免费WiFi”App暗藏陷阱 C
  • 围堵校园的抽奖陷阱 D
  • “土坑”酸菜 B
  • 变味的粉条 B
  • 软件下载平台高速下载藏陷阱 C
  • 起底骚扰电话背后的秘密 C
  • 低配儿童智能手表成“行走的偷窥器”CD
  • 多品牌电动自行车公然违规提速 E
  • 电线电缆安全岂容打折 E
  • 医美培训乱象调查 A

粗略地归类一下:

A 虚假营销

这一类是大家生活中息息相关的,其中的“假口碑”和“假回答”是大家躲不开的。只当你产生问题,绝大部分的答案已经为你准备好了,只要你去搜索引擎和内容平台去查找对应的信息。
像百度知道、百度经验、知乎问答、小红书种草文章等等,这些都是软文泛滥的地方。

B 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问题如果要爆的话根本爆不完,这酸菜和粉条属于点到为止了。

C 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问题也是年年都会涉及到,像人脸泄密、摄像头破解、手机信息泄露等等也是层出不穷。只能说技术无罪,有罪的是资本。像大数据、人脸识别、区块链等等这些新兴技术,在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得侵害我们。至于下一个路口是怎么样的,谁又知道呢?

D 未成年保护

有了孩子之后,就特别支持!

E 其他民生问题

年年都爆汽车问题,今年改电动车了,也属于降低打击力度了。
看这些假医师互相扎针还是挺恐怖的,6天速成高级医师。这样看互联网行业的21天速成培训实在是太良心了。

手术?还是保守治疗?!

遇到难事了。
从读书开始,高考,工作,结婚等等一路过来,自己的事情都能自己做主。但是,这一次有点慌了。
我妈的腰有腰间盘突出症状,最近几年也是苦不堪言。去年有一次,腿麻得都提不起来了。今年拜年的时候,我的一个堂小舅说他的腰治好了。是某一天疼得不行了,去西亩(地方名)的一个卫生所找得师傅针灸治好的。说得很玄幻:第二天就能下地干活,而且还能抗电线杆;说是这个针灸的针和我们所认知的不一样,前面是空的,扎进去的时候针头上有线,拔出来的时候线留在身体内了。总之,是治好了。
知道堂小舅也是在劝我妈早治疗,让我妈去拍个片子,等再疼得时候就去西亩找那个老师傅。但是我知道他儿子就在他们县里的人民医院里,我怀疑他针灸的事情他儿子不知道。
年后,这几天,一直在下雨。突然我妈电话过来问我堂姐的电话号码,想让她带自己去县里拍个片子。第二天中午的时候,我手机上看到了片子的结果:L4/5、L5/S1椎间盘向后延伸,硬膜囊及右侧神经根受压、、、。片子是外孙女发过来的,她还说了一句:“不知道四外婆(我妈)这几年是怎么扛过来的”!
我妈一直是一个能忍的人,不知道能不能算那一辈人的优点。这些年也怪我不够贴心,没有花多少时间和精力。
外孙女还传达了医生的诊断:比较严重,需要做手术。这下可把我妈吓坏了,我也有点不知所措了。
找了各种关系,让其他骨科医生帮忙看了下片子。有的说要做大手术,有的说可以微创,有的说可以先保守治疗试试。这让人纠结了,该手术呢?还是保守治疗呢?
手术呢?担心有风险。保守治疗呢?又担心瞎折腾,而且将病拖严重了。

三十岁以前不觉得独子有什么不好,三十岁以后渐渐觉得有些事情,若是有人能帮忙出出主意实在是太好了。可能这就是成年人的压力所在吧。

写完的时候,我妈应该正在病床上等待第二天的手术。而边上的我爸,大概是在看俄乌的军事报道。

每年都得来几次的急性肠胃炎

杭州疫情

14号上班的时候,得知西溪医院一位护士被例行的核酸检测查出了阳性结果。
下午3点左右接到通知,公司园区封锁,等安排做完核酸检测才能出园区。
而直到下班也没轮到我们去,而且研发领导群里通知了,必须等到核酸结果出来之后才能出园。我想着晚上得通宵了,早早地去食堂吃完晚饭,并买了一些凉菜准备晚上夜宵的。饭后经过小卖部的时候,发现里面的零食和饮料基本被洗劫一空了。看着老板娘忙碌的身影和小卖部角落堆满的纸箱子,心想,这应该是小卖部进园区以来销售额最高的一天了。

待到晚上7点左右,群里通知大家可以陆续过去排队了。我还是选择等一等,毕竟因为下雨,室内的排队环境也很拥挤,不如在工位上看看书。
等到8点左右,有新的检测人员来支援了,我也过去排队了。等我做完检测的时候,发现群里通知不用等结果了。
8点半左右,迅速拿着凉菜就回家了。

可怕的肠胃炎

15号是周六,中午一家三口在家里吃的饭,我和老婆把凉菜直接吃了(有鸡爪,就没有加热)。
下午老婆去和前同事聚会唱K了,我带娃虽然有点“提心吊胆”,但也坚持到了晚上。
等老婆吃完晚饭,回来一起把娃洗漱好睡觉的时候,我开始有点隐隐的不舒服了。
到后半夜的时候,已经开始发烧,伴随着畏寒发热,就是明明自己感觉很烫,但是又感觉要冻死的感觉。然后开始拉肚子,恶心想吐。
由于肠胃炎犯过很多次了,最近的一次应该就在一个月前。我知道催吐可以让自己好受一点,至少恶心的时间少一些。然后一个晚上不断地拉肚子,催吐。
第二天早上,老婆也开始有反应了,一样的呕吐和拉肚子。
我两都倒下了,也没法去医院。幸好在温州读书放寒假的小姨正好准备过来玩,下午到了这里。趁她帮忙看娃,晚上我和老婆两个打车去了医院。因为我有发烧,还得走发热通道,不过,最后还是一起打点滴。给老婆看病的医生配的药水多一些,一直挂到凌晨3点半。
打车回去稍微睡了一下,中午的时候又一起去医院打点滴了。这已经是我生病的第三天了,一个早上还是要拉十几次,可能因为我早就已经拉虚脱了,而第一天给我的药配少了。
第四天的时候,老婆已经能吃东西了,我还是一点精神都没,连吃的欲望都没有,手机也不想看。还是和老婆两个人挂了半天盐水。
第五天了,我拉肚子差不多止住了,为了放心起见,还是和老婆去了一趟医院。这几天我们都是去的急诊科室,看起来急诊科室看病的效率也更高一些。但是,今天护士好心地提醒了一下:“急诊的医生是轮流坐诊的,虽然都是内科,但是今天可能不是消化内科的医生,可能没有那么专业。你如果想诊断更准确一点,可以去门诊看一下”!
一次肠胃炎,在难受的那几天,感觉什么都不重要了!

疫情新爆发

25号,又确诊了一例新冠。看这个病例的行程,和机器人一样:送娃,上班,下班。每天都这样,一周6天班。家在御景蓝湾,上班在滨江,看位置就在我之前呆过的公司后面。
这次和14号的病例不一样,这次是自己难受去医院检测出来的。实际感染和活动周期可能有好几天了。
希望不要扩散吧,还能回去过个年!

最新文章

最近回复

  • zahui: 所以重点是选一个好的...
  • LMS: 后面几点看着像是要从...
  • LMS: 好大一笔意外之财,运...
  • wys: 从聊天记录看,这俩位...
  • 大致: 不错挺负责啊。我就没...
  • 苏三州: 我家老大六年级,也是...

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