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受战争时局影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校在长沙合并组成长沙临时大学。随着战事逼近,“临大”分三路再迁昆明,其中一路有300余名学生和11名教师,选择步行,从长沙出发,穿越湘西和贵州,历时68天,行程1600公里,抵达昆明与另两路师生会师,这就是著名的西南联合大学的由来。

那一段抗战时期,西迁的大学有很多,比如交通大学、复旦大学迁往重庆;武汉大学、同济大学迁往四川各地;还有浙大迁广西,迁江西,迁贵州。这些学校保存了当时中国教育的火种,也输出了大量的优秀人才,我能说得上的就有杨振宁、许渊冲、汪曾祺、李政道、邓稼先。联大当时还有很多优秀的执教者,像闻一多、沈从文、陈寅恪、钱钟书、吴有训、冯友兰、朱自清、华罗庚等等。

《重走》这本书我看得比较随意,空了就拿起来翻两页,就和作者走走停停,慢慢抵达联大一样。作者从长沙出发,一路走过益阳、常德、桃源、沅陵、镇远、贵阳、盘县、曲靖等地,一边描绘沿途的山川河流,一边按耐不住记者的性子寻找关联笔记、故事和地方志,企图还原一些当年湘黔滇旅行团在路上留下的痕迹。

寻找西南联大,不仅是一本自我探索、怀念追寻历史的书,在我看来更是一本介绍沿途美食的书。看书中描述顾客点面的时候的说法就有十来种:“ 绒排:面软;带讯:面硬;二排:软硬适中;重挑:面多;轻挑:面少;宽汤:汤多;干:无汤;免青:无葱;免酸:不要酸菜;轻汤重盖:面少卤多”。当下我就决定这个地方必须得去。又在《贵阳市指南》找到贵阳人为何喜欢吃辣的原因:滨海之人,多不食辣,盖缘鱼虾易得,其味鲜美,足以刺激食欲,无须辛辣.。山国之民则不然,得肉食者不易,蔬食菜根,其味淡薄,故必以辛辣佐之,食欲始可旺畅。想想身边爱吃辣的和不爱吃的,确实有几分道理。

很认同作者书中的一段话,就以此结尾吧:“现在看来只是我们恰巧赶上一个国家的上升曲线,势比人强,却让我们误以为一切可以持续,迟迟不肯降落,以致浪费了太多时间—不要误会,我仍以为无休止的旅行、观影、清谈和漫无目的的阅读是珍贵的,可倘若我们真想要“创造”出什么,想有属于自己的“一生志业”,那需要很强的信念感、长久的忍耐和真正凝聚起来的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