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随笔 下的文章

防疫下的麻木和紧张

疫情这几年过得很快,上海最近爆发之后,日增的感染人数目前还处在高位,死亡病例也是越来越多。难免造成人心惶惶。
可是,看大家该逛街的逛街,该工作的工作,完全不当回事一样。和疫情之前的差别就是需要明天带口罩,到一个地方亮一下码。人们很擅长习惯,所以我们就习惯了。就算上海距离很近,就算这次上海爆出这么多人祸。
本来想写写这些让人悲伤的事情,但是过了几天就不知道该怎么落笔了。因为又有其他悲伤的事情发生了。或许,我们对于这次疫情来说,只是一个数字,只不过是在确诊病例里、还是在未感染人群(无症状病例)里罢了。
正好是春季,也是流感爆发的季节。孩子断断续续地生病,感冒,肺炎等等。也正是这样的一天中午,我在公司收到社区电话说我被大数据判断为密接,让我站着原地别动。庆幸的是,在接受园区里3个小时左右的隔离等待过程中,收到社区电话说是经过人工研判之后,我不是密接。
当时真的喜极而泣,担心的不是自己被拉走隔离,而是家里还有一老一少万一被居家可糟心了。
这一次乌龙,所幸给园区当了一次演练,希望真的发生的时候,能够从容不迫地处理这样的示例,在执行的过程中也能够有一些人文关怀。

这两天,杭州的病例也越来越多了,目前集中在拱墅区,其他区域也星星点点地在爆发。有时候我在想,是不是先感染了之后,能有更好一点的隔离条件。也只能想想,很少有人主动去感染吧。

下午的时候,出去买菜的时候发现好几家店都已经被抢购一空了。虽然之前也发生过几次抢购,但我认为之前都是店铺的炒作而已。可是这次不一样,在盒马app下单加购物车,跳转到支付就显示没有货了。
前面陆陆续续我已经囤了一点米油面,还是心里惶惶的。上海断供之后,大家的艰难可想而知。

晚上小区通知做核酸,看了下群里有拍视频,视频里队伍都排了近300米,真担心在排队做核酸的时候被感染。
如果这次上海和周边疫情扩散了,导致感染爆发,我们该如何应对?目前情况下,我们更需要什么?

公平守正,放心消费

每年的315晚会我倒是还挺关注的,至少比“植树节”多关注一些。今年晚会的主题是“公平守正,放心消费”。主要是下面这几个暗访报道:

  • 女主播背后的秘密 A
  • 翡翠直播的江湖骗术 A
  • 被操纵的口碑 A
  • “免费WiFi”App暗藏陷阱 C
  • 围堵校园的抽奖陷阱 D
  • “土坑”酸菜 B
  • 变味的粉条 B
  • 软件下载平台高速下载藏陷阱 C
  • 起底骚扰电话背后的秘密 C
  • 低配儿童智能手表成“行走的偷窥器”CD
  • 多品牌电动自行车公然违规提速 E
  • 电线电缆安全岂容打折 E
  • 医美培训乱象调查 A

粗略地归类一下:

A 虚假营销

这一类是大家生活中息息相关的,其中的“假口碑”和“假回答”是大家躲不开的。只当你产生问题,绝大部分的答案已经为你准备好了,只要你去搜索引擎和内容平台去查找对应的信息。
像百度知道、百度经验、知乎问答、小红书种草文章等等,这些都是软文泛滥的地方。

B 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问题如果要爆的话根本爆不完,这酸菜和粉条属于点到为止了。

C 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问题也是年年都会涉及到,像人脸泄密、摄像头破解、手机信息泄露等等也是层出不穷。只能说技术无罪,有罪的是资本。像大数据、人脸识别、区块链等等这些新兴技术,在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得侵害我们。至于下一个路口是怎么样的,谁又知道呢?

D 未成年保护

有了孩子之后,就特别支持!

E 其他民生问题

年年都爆汽车问题,今年改电动车了,也属于降低打击力度了。
看这些假医师互相扎针还是挺恐怖的,6天速成高级医师。这样看互联网行业的21天速成培训实在是太良心了。

手术?还是保守治疗?!

遇到难事了。
从读书开始,高考,工作,结婚等等一路过来,自己的事情都能自己做主。但是,这一次有点慌了。
我妈的腰有腰间盘突出症状,最近几年也是苦不堪言。去年有一次,腿麻得都提不起来了。今年拜年的时候,我的一个堂小舅说他的腰治好了。是某一天疼得不行了,去西亩(地方名)的一个卫生所找得师傅针灸治好的。说得很玄幻:第二天就能下地干活,而且还能抗电线杆;说是这个针灸的针和我们所认知的不一样,前面是空的,扎进去的时候针头上有线,拔出来的时候线留在身体内了。总之,是治好了。
知道堂小舅也是在劝我妈早治疗,让我妈去拍个片子,等再疼得时候就去西亩找那个老师傅。但是我知道他儿子就在他们县里的人民医院里,我怀疑他针灸的事情他儿子不知道。
年后,这几天,一直在下雨。突然我妈电话过来问我堂姐的电话号码,想让她带自己去县里拍个片子。第二天中午的时候,我手机上看到了片子的结果:L4/5、L5/S1椎间盘向后延伸,硬膜囊及右侧神经根受压、、、。片子是外孙女发过来的,她还说了一句:“不知道四外婆(我妈)这几年是怎么扛过来的”!
我妈一直是一个能忍的人,不知道能不能算那一辈人的优点。这些年也怪我不够贴心,没有花多少时间和精力。
外孙女还传达了医生的诊断:比较严重,需要做手术。这下可把我妈吓坏了,我也有点不知所措了。
找了各种关系,让其他骨科医生帮忙看了下片子。有的说要做大手术,有的说可以微创,有的说可以先保守治疗试试。这让人纠结了,该手术呢?还是保守治疗呢?
手术呢?担心有风险。保守治疗呢?又担心瞎折腾,而且将病拖严重了。

三十岁以前不觉得独子有什么不好,三十岁以后渐渐觉得有些事情,若是有人能帮忙出出主意实在是太好了。可能这就是成年人的压力所在吧。

写完的时候,我妈应该正在病床上等待第二天的手术。而边上的我爸,大概是在看俄乌的军事报道。

每年都得来几次的急性肠胃炎

杭州疫情

14号上班的时候,得知西溪医院一位护士被例行的核酸检测查出了阳性结果。
下午3点左右接到通知,公司园区封锁,等安排做完核酸检测才能出园区。
而直到下班也没轮到我们去,而且研发领导群里通知了,必须等到核酸结果出来之后才能出园。我想着晚上得通宵了,早早地去食堂吃完晚饭,并买了一些凉菜准备晚上夜宵的。饭后经过小卖部的时候,发现里面的零食和饮料基本被洗劫一空了。看着老板娘忙碌的身影和小卖部角落堆满的纸箱子,心想,这应该是小卖部进园区以来销售额最高的一天了。

待到晚上7点左右,群里通知大家可以陆续过去排队了。我还是选择等一等,毕竟因为下雨,室内的排队环境也很拥挤,不如在工位上看看书。
等到8点左右,有新的检测人员来支援了,我也过去排队了。等我做完检测的时候,发现群里通知不用等结果了。
8点半左右,迅速拿着凉菜就回家了。

可怕的肠胃炎

15号是周六,中午一家三口在家里吃的饭,我和老婆把凉菜直接吃了(有鸡爪,就没有加热)。
下午老婆去和前同事聚会唱K了,我带娃虽然有点“提心吊胆”,但也坚持到了晚上。
等老婆吃完晚饭,回来一起把娃洗漱好睡觉的时候,我开始有点隐隐的不舒服了。
到后半夜的时候,已经开始发烧,伴随着畏寒发热,就是明明自己感觉很烫,但是又感觉要冻死的感觉。然后开始拉肚子,恶心想吐。
由于肠胃炎犯过很多次了,最近的一次应该就在一个月前。我知道催吐可以让自己好受一点,至少恶心的时间少一些。然后一个晚上不断地拉肚子,催吐。
第二天早上,老婆也开始有反应了,一样的呕吐和拉肚子。
我两都倒下了,也没法去医院。幸好在温州读书放寒假的小姨正好准备过来玩,下午到了这里。趁她帮忙看娃,晚上我和老婆两个打车去了医院。因为我有发烧,还得走发热通道,不过,最后还是一起打点滴。给老婆看病的医生配的药水多一些,一直挂到凌晨3点半。
打车回去稍微睡了一下,中午的时候又一起去医院打点滴了。这已经是我生病的第三天了,一个早上还是要拉十几次,可能因为我早就已经拉虚脱了,而第一天给我的药配少了。
第四天的时候,老婆已经能吃东西了,我还是一点精神都没,连吃的欲望都没有,手机也不想看。还是和老婆两个人挂了半天盐水。
第五天了,我拉肚子差不多止住了,为了放心起见,还是和老婆去了一趟医院。这几天我们都是去的急诊科室,看起来急诊科室看病的效率也更高一些。但是,今天护士好心地提醒了一下:“急诊的医生是轮流坐诊的,虽然都是内科,但是今天可能不是消化内科的医生,可能没有那么专业。你如果想诊断更准确一点,可以去门诊看一下”!
一次肠胃炎,在难受的那几天,感觉什么都不重要了!

疫情新爆发

25号,又确诊了一例新冠。看这个病例的行程,和机器人一样:送娃,上班,下班。每天都这样,一周6天班。家在御景蓝湾,上班在滨江,看位置就在我之前呆过的公司后面。
这次和14号的病例不一样,这次是自己难受去医院检测出来的。实际感染和活动周期可能有好几天了。
希望不要扩散吧,还能回去过个年!

2021简单总结

每一年都很匆匆,今年也是一样。今年可能感觉上最累,因为今年为了提高收入,在空余时间做了多个项目的尝试。而这些空余时间是在下班后、陪完孩子和家人之后的时间,持续了大概有大半年。
慢慢得发现,除了收入并没有大幅度提高之外,身体和精神也越来越疲惫。
但是,改变并不容易。这段时间的生活节奏也很难一下子改过来。下班回家吃饭,陪娃到他睡觉,然后自己洗漱,最后开始自己的节奏。9点钟左右就困得不行,1点钟左右脑子又非常活跃。总之,慢慢来吧。

扯远了,扯远了。

前几年还特别期待元旦,可以查看各个APP推送的年终总结报告:

  • 今年消费x笔,总共支出x元,超过x人。
  • 今年我听了xx首歌。
  • 和xx通了最晚的一次电话。
  • 全年获利最大的一只股票是xx。
  • 今年读了x本书。
  • 全年打开某APPn次。
    一条条数据,是我们这一年生活的轨迹。而我们着急看的原因大都是为了发朋友圈,炫耀自己的高消费,炫耀自己的低消费。
    今年的年度总结得换一个思路,忽略掉大部分数据,只总结个大概吧。重方向而轻细节,这便是我2022年的阶段性总结准则。但是每日计划需要重细节和阶段,特别是需要量力而为。计划多了,便不是计划了,执行效率会降低,拖沓会卷土重来。

读书

今年读书确实用力了,但是感觉还是远远不够,不管是在阅读的时间、速度、内容,还是在深度上。明年继续在心理学、经济学和人文上前进,其他就是继续填之前挖的坑。

主要读了这几本书:

  • 《大秦帝国》4-7卷
  • 《读库2021》00-04
  • 《社会心理学》
  • 《目送》
  • 《乡土中国》
  • 《乌克兰拖拉机简史》

《大秦帝国》这本书还是不错的,在战争的大场面和攻守器械上写得非常详尽。稍微不足的是在人物和感情的刻画上比较刻板。
《读库》系列是前两年接触到的,21年尝试性的订了一年。22年可能不会订了,一是因为内容并不是很具有实时性,也就是说我23年看22年的也没问题。第二个原因就是价格稍微贵了些,一套订购读库的费用可以在京东活动时期囤很多书了。
《社会心理学》这本书是好友忽悠我一起看的,说一起看,定期做个输出分享,有利于吸收。我想着尝试一下新的形式也挺好,然后定期得总结输出,计划是一周一次。在完成四次的总结和分享之后,娃因为要上学来身边了,下班就得往家里跑,计划也就中止了。

工作

今年工作主要有两个变化。
一个是个人方面,孩子来身边读书了,生活的重心有所偏转,工作上没有特殊情况和任务,都是下班直接往家跑。
另一个方面是是公司的,今年部门和公司的组织变化还是挺大的,刚开始是两个测试团队合并整合,然后因为公司层面的整合,导致部门又拆分了。使得原本比较要好的领导也去了另一个部门,人事管理上也大有不同。新的领导不是很对口,明年恐怕比较艰难了。

投资理财

  • 今年大部分收益都来自可转债的打新和买卖。
  • 港股打新今年行情不好,没怎么参与。
  • 今年大V的投资组合产品都被下架了。之前买的是韭聪定投,盈利还可以。
    总体收益为负,因为虽然可转债这边“全家总动员”挣了几千块,加上股票挣的,都抵不上恒生互联的亏损。恒生互联边跌边加,已经满仓接近装死状态了。

生老病死

  • 大舅检查出来癌症。
  • 奶奶去世,享年93岁。

环保

如果没有疫情,垃圾分类应该会做得更好一些。记得是正在推广垃圾分类的时候,疫情来了。然后就逐渐没什么声音了。下面是虎哥干垃圾回收上的数据,没有年度数据和总体的回收金额数据,小差评。
虎哥总参与天数968天,总回收重量492.8kg,总参与次数52次。

年份回收重量参与次数回收金额
2020年6.13
2021年486.749

疫情

疫情之下,让自己对生死和自我有了更多的思考。

2022目标

如果用一句话来规划我的2022年,那就是“计划我的执行,执行我的计划”。

计划将时间主要投在这几块:

  • 家庭。今年老婆在家歇业半年,明年老人可能回来帮忙带孩子。家庭问题会更多,需要倾注更多的心思和精力。
  • 投资。需要更加得被动化,收益扩大化(可以的话)。
  • 个人。读书、健身和技能的学习,输入和输出都需要强制做计划。
  • 工作。见机行事,不行就谨慎换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