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条狗的故事
下面三条狗的故事均为道听途说
一个鳏夫死在家门口的河里了,泡了两天,村民们捞起来后用棉被裹了起来。他的狗就在尸体前不肯离去。
一个老人晕倒了,他的狗跑去扯正在打麻将的女儿的裤腿。
多年前小伯骑摩托车酒驾摔跤了,三伯把人送去医院后,将小伯的摩托车推回了自己家的大厅。第二天早上起来的时候,小伯家的狗就睡在他的摩托车下面。。
人道是黄河十曲,毕竟东流去。
下面三条狗的故事均为道听途说
一个鳏夫死在家门口的河里了,泡了两天,村民们捞起来后用棉被裹了起来。他的狗就在尸体前不肯离去。
一个老人晕倒了,他的狗跑去扯正在打麻将的女儿的裤腿。
多年前小伯骑摩托车酒驾摔跤了,三伯把人送去医院后,将小伯的摩托车推回了自己家的大厅。第二天早上起来的时候,小伯家的狗就睡在他的摩托车下面。。
今年爸爸六十岁了。全国各地都对这个60岁看得重一些,仿佛有特殊的意义。我也是被这种思想影响着。
如果我60了,我想我会有点忐忑。对59和60的心里状态可能完全不一样,虽然中间可能只隔了一天。
当天叫了几个伯伯,姑父和姑姑,推着奶奶一起到我家吃了一顿。就是大伯有点闹矛盾,大家都等了半天,外面干活回来后也没肯过来吃饭,这个之后再提。只从奶奶90大寿之后,我爸的兄弟几个难得这么齐得坐在一张桌子上吃饭了。我一个独生子,在这种有酒有兄弟把酒言欢场面,由心得羡慕。
今天是秋分,今年有点多灾多难。
原谅我以这样的情绪开头,因为我做了一件非常不愿意做的事情,但是目前又不得不做。
迁户口。对,就是这件事。至于原因当然是孩子明年就需要上幼儿园了,在周边教育资源极度紧张的情况下,当然是越早把户口迁到读书地越好。我抵触的原因,也就不用叙述了,百度下中国的户籍制度,它的弊端和争论就全出来了。
当然,让我犹豫的不是集体制属性的地基回收和法律上的继承问题。我想知道,多少年以后,爸妈百年以后,我回到那个村子,是否已经是外人。我所挂念的,可能不是那些七大姑八大姨,也可能不是堂兄弟姐妹,是一个叫做家乡的地方,那个自小就在心里埋下种子的地方。
从来不知,自己对家乡的爱有多深沉,但是此时的我已经泪目。
在制止儿子玩插座上的开关的时候,被他打了一巴掌。当时火起,我也狠狠的在他脸上轻轻的拍了一下。他马上面露凶色,两只手过来抓我脸,但是两只手也被我抓住。立马,他就嚎啕大哭,并望向他妈。他妈在一边折着衣服,看到我打了娃,有点怵。回神之后马上抱起来哄娃。我则气狠狠的走到房间角落的板凳坐下了。
老婆一边抱着他哄着,一边和他说:你为什么先打爸爸?你打爸爸是不对的?下次不能打爸爸了。然后娃嘴里也嘟囔了一声:爸爸~。我心里也不是滋味。
因为不在身边(可能在身边也是一样),我对于娃日常接触到危险物品和脾气性格很糟极其担心。大人给他看抖音、危险物品的使用和摆放不注意都逐渐加剧了我对此的焦虑和担心。我给他的这一巴掌是我的错,也是基于这个原因。但是我也是大人,我不能承认,我只能对老婆说:让儿子知道打人是不对的。
育娃,其实也说不上。现阶段和娃的接触大都在周末两天。老婆和我工作日就在捣鼓周末给他弄点啥吃的,整点啥玩的。如果我是孩子的话,这也是我最希望的事了。
2015年底在深圳、广州的读库活动现场,我向大家汇报自己所理解的关于阅读的“决定性瞬间”,建议家长不宜过分强调读书这件事儿:一是不对孩子强调阅读的重要性,不跟小孩说你必须要读多少书,读书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你不读就对不起谁谁谁云云;二是不对周围的环境强调我的小孩是多么爱书,能读多么高深或高级的书,今年读了多少多少本书等等。
我觉得,这样的强调,会把阅读的功利心、装饰性凸显出来。
回到北京,一位老师和我继续聊到这个话题。对读书的强调,会让孩子觉得这件事儿可以让他获得赦免权,因为在读书,就可以不去做家务,不去做别的应该做的事情,甚至真正修身养性的自我管理也可以不管不顾。
想一下,我们的习惯性做法还真的是这样。“只要你好好念书,其他事儿都不用管”;“去写作业吧,其他的事儿我来干”;“天大的事儿,也不能耽误孩子读书”;“只要你读书,我受多大苦都值得”——这样的台词在各种作品和生活中作为含辛茹苦、感人至深的正面教育典型,比比皆是。
如此情景,让孩子可以直接从“读书”这样的行为中获利。读书的最大好处,已经不是阅读的真正目的,而成为一种挡箭牌、保护伞。
无需真正用心阅读,只要摆出一副在读书的样子,就可以逃避许多苦差事,视责任感如无物。
这种“作读书状”的表演和装饰,很容易培养出一种自私。“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句话苦天下父母、妻儿久矣。张爱玲老师评说京剧《红鬃烈马》,“无微不至地描写了男性的自私”。是的,历数史上的负心汉、白眼狼,都是用“寒窗苦读”做借口,两耳不闻窗外事,柴米油盐皆无关,四体不勤,一屋不扫,将自己的家人、亲人盘剥殆尽,且那么理直气壮又冠冕堂皇。而飞黄腾达之后,圣贤书中的那些道理全都抛在脑后,因为他一开始就没有认真在读,只是躲进书中,摆出一副在读书、爱读书的样子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