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条狗的故事
下面三条狗的故事均为道听途说
一个鳏夫死在家门口的河里了,泡了两天,村民们捞起来后用棉被裹了起来。他的狗就在尸体前不肯离去。
一个老人晕倒了,他的狗跑去扯正在打麻将的女儿的裤腿。
多年前小伯骑摩托车酒驾摔跤了,三伯把人送去医院后,将小伯的摩托车推回了自己家的大厅。第二天早上起来的时候,小伯家的狗就睡在他的摩托车下面。。
[……]
人道是黄河十曲,毕竟东流去。
下面三条狗的故事均为道听途说
一个鳏夫死在家门口的河里了,泡了两天,村民们捞起来后用棉被裹了起来。他的狗就在尸体前不肯离去。
一个老人晕倒了,他的狗跑去扯正在打麻将的女儿的裤腿。
多年前小伯骑摩托车酒驾摔跤了,三伯把人送去医院后,将小伯的摩托车推回了自己家的大厅。第二天早上起来的时候,小伯家的狗就睡在他的摩托车下面。。
[……]
今年爸爸六十岁了。全国各地都对这个60岁看得重一些,仿佛有特殊的意义。我也是被这种思想影响着。
如果我60了,我想我会有点忐忑。对59和60的心里状态可能完全不一样,虽然中间可能只隔了一天。
当天叫了几个伯伯,姑父和姑姑,推着奶奶一起到我家吃了一顿。就是大伯有点闹矛盾,大家都等了半天,外面干活回来后也没肯过来吃饭,这个之后再提。只从奶奶90大寿之后,我爸的兄弟几个难得这么齐得坐在一张桌子上吃饭了。我一个独生子,在这种有酒有兄弟把酒言欢场面,由心得羡慕。
[……]
今天是秋分,今年有点多灾多难。
原谅我以这样的情绪开头,因为我做了一件非常不愿意做的事情,但是目前又不得不做。
迁户口。对,就是这件事。至于原因当然是孩子明年就需要上幼儿园了,在周边教育资源极度紧张的情况下,当然是越早把户口迁到读书地越好。我抵触的原因,也就不用叙述了,百度下中国的户籍制度,它的弊端和争论就全出来了。
当然,让我犹豫的不是集体制属性的地基回收和法律上的继承问题。我想知道,多少年以后,爸妈百年以后,我回到那个村子,是否已经是外人。我所挂念的,可能不是那些七大姑八大姨,也可能不是堂兄弟姐妹,是一个叫做家乡的地方,那个自小就在心里埋下种子的地方。
从来不知,自己对家乡的爱有多深沉,但是此时的[……]
在制止儿子玩插座上的开关的时候,被他打了一巴掌。当时火起,我也狠狠的在他脸上轻轻的拍了一下。他马上面露凶色,两只手过来抓我脸,但是两只手也被我抓住。立马,他就嚎啕大哭,并望向他妈。他妈在一边折着衣服,看到我打了娃,有点怵。回神之后马上抱起来哄娃。我则气狠狠的走到房间角落的板凳坐下了。
老婆一边抱着他哄着,一边和他说:你为什么先打爸爸?你打爸爸是不对的?下次不能打爸爸了。然后娃嘴里也嘟囔了一声:爸爸~。我心里也不是滋味。
因为不在身边(可能在身边也是一样),我对于娃日常接触到危险物品和脾气性格很糟极其担心。大人给他看抖音、危险物品的使用和摆放不注意都逐渐加剧了我对此的焦虑和担心。我给他的这一巴掌是我[……]
2015年底在深圳、广州的读库活动现场,我向大家汇报自己所理解的关于阅读的“决定性瞬间”,建议家长不宜过分强调读书这件事儿:一是不对孩子强调阅读的重要性,不跟小孩说你必须要读多少书,读书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你不读就对不起谁谁谁云云;二是不对周围的环境强调我的小孩是多么爱书,能读多么高深或高级的书,今年读了多少多少本书等等。
我觉得,这样的强调,会把阅读的功利心、装饰性凸显出来。
回到北京,一位老师和我继续聊到这个话题。对读书的强调,会让孩子觉得这件事儿可以让他获得赦免权,因为在读书,就可以不去做家务,不去做别的应该做的事情,甚至真正修身养性的自我管理也可以不管不顾。
想一下,我们的习惯性做法还真的是[……]
几年前,还在滨江上班的时候,东信大道有一个桥洞,下面时常有些摊贩出现。
一次,和现在的老婆路过的时候,遇到了一个书贩。出于对书的喜欢,我必定
是要上前搜寻一番的。书都很好,虽然大部分是旧书,但是质量和内容俱佳,不像
现在摆摊的都是一些畅销书。我选了大概7、8本的样子。
找书的过程中,老板就在开始和我们攀谈。攀谈不够准确,像是你听他讲故事,他
娓娓道来的感觉。最后还在他的挽留下,听了他的藏语版《喜欢你》。歌声质朴,
谈不上优美,却在几个年头之后,让我几次想起,并在网上搜寻他的消息。
多年以后,我们是否还会被人想起。被想起时,我们是否一样有趣。
[……]
之前在亚信上班的时候,每天骑小电驴回家经过西溪路,都能看到边上有个上山的入口,上面写着“老和云起”。我总对这种未知的地方好奇。碰巧最近朋友圈看到之前亚信的伙伴发了几次登山拍的照片。感觉风景不错,可以俯瞰西湖。
今天天气不错,就今天出发。公司吃完午饭,骑个小电驴到山脚差不多7分钟左右,第一次上山,所以走走停停看看,途径“老和山凉亭”和“老和山秦亭”,到达一块开阔之地,总共耗时30多分钟。左手边是浙大,远一点就是西湖,右手边也是高楼耸立,不远处的地铁工地上机器隆隆。风和日丽,薄汗微起,站了一会,就往回赶了。下山步伐稍快,20分钟以内已达山脚。下山途中遇到几只蜥蜴,和电视中见到的不太一样,好像是光滑的[……]
赶上疫情,这次清明也较往常冷淡了些许。3号晚上去诸暨接的儿子,4号早上收拾妥当之后,慢慢悠悠的向长兴出发。到家的时候,已经下午一点多了。加上现在老家环保抓得紧,不允许放炮烧纸,老爸也早早的去公墓里爷爷的墓上祭拜过了,我们就没有再去了。说起来儿子已经1岁半多了,还没有去过爷爷墓上。
我爸把祭祀放在晚上。像故意的一样,儿子到家就睡觉,直到香燃尽了都没醒。也是拿他没有办法。
所以,这次清明,没有上坟,没有填土,只是回家小聚了一下。
到家的下午我就去看了奶奶。还是往常的几个问题:
“今天回来的啊”
“刚到么”
“毛毛呢”
但是,伤心的是,我和老婆第二天拿点水果给奶奶的时候。奶奶又重复了上面的问题。
清明真[……]
拿上钥匙,顺便拿上打火机走出单元门,掏出火机和香烟,点着。走到车里,按下一点窗户,靠着座椅上。几年没抽过烟了,本来也不是烟枪。抽得有点急了,好像熬了几年的烟瘾,抽完,关上窗户,背着眼睛靠了一会,全身轻松。
换D档,关手刹,去找车位。绕了几圈,估计没戏了,准备去商场地下室了。也挺好的,就是远点,还下着雨。
运气算好,最后在稍微远一点的地方找到了一个位置。好像它在等我,停好。关上车门,转身点了一支。啾啾。
[……]